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
  每周一文
每周一文
  首页 > 每周一文
398《凡事都应把握好“火候”》
人气:71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4-05-27 10:27:52

 农谚云:“要想馒头不塌陷,一点火候不能欠。”蒸馒头欠了火候,不但外观塌陷,而且吃着发酸黏牙。反之,过了火的馒头发硬,同样不好吃。一欠一过,都是没有掌握好火候。
 所谓“火候”,通俗讲是指所用火力大小和时间长短,如烹饪、冶炼等过程中需要掌握;也常用来形容关键时刻,如关节点、临界值等;还用来比喻知识、技艺等方面的熟练程度。
 清代袁枚在《随园食单·火候须知》中记载:“熟物之法,最重火候。有须武火者,煎炒是也;火弱则物疲矣。有须文火者,煨煮是也;火猛则物枯矣。有先用武火而后用文火者,收汤之物是也;性急则皮焦而里不熟矣。”文中对火候的介绍可谓详尽。
 凡事皆讲究火候。那些行业中的出类拔萃者,多是工作摸索出了规律,掌握好了火候,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程度。譬如指挥员在瞬息万变中捕捉战机,演讲家通过抑扬顿挫掌控会场气氛,医生精准施治开出药方,推拿师以娴熟手法拿捏力度,画家挥洒自如构图和搭配色调……皆属于此种情况。
 对于一个国家而言,把握好火候抓住机遇,能实现快速发展;对于一支军队而言,把握好火候练兵备战,能提升战斗力;对于一个人而言,把握好火候主动作为,能不断取得事业进步。
 孔子说过:“过犹不及。”无论干什么事,火候都有一个界限。达不到界限就是“欠火候”,超出这个界限则为“过火”。
 《曹刿论战》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。鲁国与齐国在长勺大战。公将鼓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齐人三鼓。刿曰:“可矣。”齐师败绩。公将驰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下视其辙,登轼而望之,曰:“可矣。”……既克,公问其故。对曰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”这里“未可”与“可矣”的拿捏,足见曹刿对战场火候的精准把控。
 再比如打铁,最后一道工序淬火,蘸水时机早不得也迟不得,时间长不得也短不得,非常考验铁匠的判断力。只有拿捏好“火候”,才能淬炼出所需硬度的钢铁。
 在实际工作中,要想把握好火候,须避免陷入“四个误区”。
 一是急功近利,不管条件具备与否,盲目蛮干,结果往往事与愿违。
 二是半途而废,缺乏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,本可以更上一层楼,却提前收兵,留下遗憾。
 三是“不作为”或“慢作为”,担当缺失,瞻前顾后,以至于错失良机。
 四是过度作为,抓工作超标准超规格,甚至不顾承受能力搞形式主义。干事创业需要练就把握火候的硬功夫,做到当为则为、当止则止。
 火候随条件变化而变化,如何才能把握好?要多研究,全方位、多渠道了解实际情况,把里里外外都摸清楚,提前做好功课。要善总结,尤其是从各种问题和失误中吸取教训,确保今后遇到同样问题时不会重蹈覆辙。要找规律,透过事物表象看清本质和全貌,从而认识规律、掌握规律、利用规律。要守好法,谋事干事先拿法规制度的尺子量一量,做到既合情合理又合法合规。
只有通过反复学习与实践,才能练就一双把握好火候的“火眼金睛”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刘奇山 陈迅柯)(汪秤 推荐)



 安徽德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:皖ICP备14016725号 公安备案号:34081102000181 技术支持:鼎维科技